
在硅溶膠精密鑄造中,面層決定鑄件的表面粗糙度,背層決定鑄件的尺寸精度。因此,模殼的干燥是制殼工序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。對于硅溶膠模殼來說,面層的干燥尤為重要。因為面層不僅決定鑄件的表面質量,同時還承受高溫金屬的熱沖擊。
2021-09-15
19
2022-10
不銹鋼精密鑄造件的生產過程較為復雜,對于尺寸精度的要求高。不銹鋼精密鑄造件的制殼工藝主要分為三種,分別是水玻璃工藝、硅溶膠工藝和硅溶膠復合工藝...
2021-09-15
01
2022-09
對于廠家來說產品的硬度值也是決定了鑄鋼件加工的一個重要指標,鑄鋼件本身的屬性也是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加工質量的,說到這兒,你對硬度的了解又有多少呢? 鑄鋼件的硬度一般分為洛氏硬度、布氏硬度和維氏硬度這三類: 鑄鋼件產品 1.洛氏硬度:洛氏硬度分為三種HRA、HRB、HRC三種,其中HRA主要就是用來測試鑄件的高硬度的,一般測出來的數值要是高于HRC67以上的材料或者是本體的表面硬度,就像是氮化鋼和硬質的合金等等,而測定的HRA值要是大于70HRC,但是每種材質制作出來都是不一樣的,所以這種一般都是用來制作鋼制作件的,比如合金鋼或者是碳鋼所制作的鑄鋼件等等,在回火之后或者是淬火之后,硬度的測定范圍基本上都是在HRC20-67之間的。 2.布氏硬度:布氏硬度的話主要就是用來測定鍛件或者是鑄件,又或者是一些有色金屬制作件的硬度,一般的測定范圍的話,要不大于HB450。 3.維氏硬度:維氏硬度主要是用來測定一些鋼板制作或者是比較薄的件的硬度,維氏硬度也是可以直接用來測定氰化、氮化和滲碳等等表面硬化制作件的硬度值。 在鑄鋼件成型之后,出來的毛坯件就需要進行退火處理,只有進行退火處理之后才可以決定其在加工之前的硬度,就算成型之后的硬度再高,那也能夠通過成型之后,采用的退火工序來降低本身的硬度值。廠家在對鑄件進行加工的時候,一定要嚴格控制好整個加工的過程,這樣才可以保證產品的質量。
2021-09-15
01
2022-09
有很多客戶會來咨詢我們,說不銹鋼和碳鋼的材質哪個比較好?現在來給大家講講碳鋼和不銹鋼之間的區別,現在使用碳鋼鑄件和不銹鋼鑄件的還是比較多的,但是兩者之間都有什么區別呢,不銹鋼和碳鋼兩者之間的性能又有什么不同...
2021-09-15
01
2022-09
很多客戶到市場買不銹鋼,自身帶-塊小磁鐵,看貨時一下,認為吸不上的就是好不銹鋼。不帶磁是組織結構決定的,鋼水在凝固過程當中由于凝固的溫度不同會形成“鐵素體”“奧氏體” “馬氏體” 不銹鋼都是帶磁的。而“奧氏體”不銹鋼其綜合力學性能,工藝性能可焊性都好,但僅從耐腐蝕性而言帶磁的“鐵素體"不銹鋼要強于“奧氏體”不銹鋼。目前市場流通的高含錳少含鎳的所謂200系列、300系列不銹鋼也不帶磁,但其性能與高含鎳的304不銹鋼差距很大,反而, 304不銹鋼經過拉伸、退火、拋光、鑄造等工藝處理也會微帶磁性,因此用不銹鋼不帶磁判斷不銹鋼的優劣是一-種誤解,也是不科學的。
2021-09-15
01
2022-09
按化學成分分類不銹鋼有Cr不銹鋼和Cr、Ni不銹鋼兩大類。影響不銹鋼腐蝕性能的主要是含C量和析出的碳化物,所以耐腐蝕不銹鋼含C量越低越好,通常C≤0.08%,但是,耐熱鋼的高溫力學性能則決定于其組織中穩定的碳化物沉淀相,所以耐熱鋼的含C量都較高,一般含碳量在0.20%以上。 按金相組織分類,不銹鋼分為鐵素體不銹鋼、馬氏體不銹鋼、奧氏體不銹鋼和雙相(在奧氏體基體中有鐵素體)不銹鋼: (1)鐵素體不銹鋼 以鉻為主要合金元素,含Cr量一般在13%--30%之間。具有良好的耐氧化性介質腐蝕的能力和在高溫下耐空氣氧化能力,也可用作耐熱鋼。此種鋼的焊接性能較差。含鉻大于16%時,鑄態組織粗大,在400-525℃及550-700℃之間長期保溫,會出現“475℃”脆性相及σ相,使鋼變脆。475℃脆性與含Cr鐵素體的有序化現象有關。475℃脆性相及σ相脆性,可通過加熱到475℃以上然后快冷來改善。室溫脆性和焊后熱影響區的脆性也是鐵素體不銹鋼的基本問題之一,可采用真空精煉、加入微量元素(如硼、稀土及鈣等)或奧氏體形成元素(如Ni、 Mu、 N、 Cu等)的辦法加以改善。為了改善焊縫區與熱影響區的力學性能,通常還加入少量的Ti和Nb,以阻止熱影響區晶粒長大。常用的鐵素體鋼有ZGCr17和ZGCr28。該類鋼的沖擊韌性低,在很多場合被含高鎳的奧氏體不銹鋼所取代。含Ni量超過2%、含N量超過0.15%的鐵素體鋼有良好的沖擊性能。 (2)馬氏體不銹鋼 馬氏體不銹鋼包括馬氏體型不銹鋼和沉淀硬化型不銹鋼。在工程應用中,是以力學性能為主要目的。雖然這類鋼在大氣腐蝕和較緩和的腐蝕介質中(如水及某些有機介質)具有良好的抗腐蝕的能力,但其腐蝕性能往往不作為檢驗項目。其化學成分的范圍是:Cr13%-17%,Ni2%-6%,C≤0.06%。金相組織中主要是低碳板條狀馬氏體,因此,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,強度指標是奧氏體不銹鋼的二倍以上,同時又具備良好的工藝性能,特別是焊接性能。因此在重要工程應用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,是鑄造不銹鋼領域內的一個重要分支。 (3)奧氏體不銹鋼 奧氏體不銹鋼可分為四組,即Cr‐Ni系;Cr‐Ni‐Mo、 Cr‐Ni‐Cu或 Cr‐Ni‐Mo‐Cu系; Cr‐Mn‐N系和 Cr‐Ni‐Mn‐N系。Cr‐Ni系以著名的“18-8”為代表。Cr‐Ni‐Mo、 Cr‐Ni‐Cu、 Cr‐Ni‐Mo‐Cu系在Cr‐Ni系的基礎上加入2%-3%的鉬和銅(或二者同時加入),以提高抗硫酸的腐蝕性,但鉬是鐵素體形成元素,為了保證奧氏體化,加鉬后含Ni量要適當增加。Cr‐Mn‐N系是節省Ni的合金。當含Cr量大于15%時,單獨加入猛并不能獲得理想的奧氏體組織,必須加入0.2%-0.3%的氮,要得到單一的奧氏體必須加入0.35%以上的氮。由于含N量過高往往使鑄件產生氣孔、疏松等缺陷,而加入適量的N和少量的Ni,即可得到單一奧氏體,這就出現Cr‐Ni‐Mn‐N系。當然要得到奧氏體、鐵素體復相組織,就不須加入更多的N和Ni。 (4)奧氏體—鐵素體復相不銹鋼 復相鋼的金相組織通常是含有5%-40%的鐵素體,以改善合金的焊接性,增加強度和提高抗應力腐蝕能力。例如Cr28%-Ni10%-C0.30%的高碳高鉻合金鋼,具有良好的抗硫酸腐蝕能力,可制造鑄件使用。在此基礎上發展的可控制鐵素體型鋼,有較高的強度,且在硫酸鹽中有良好的抗應力腐蝕能力,常用于石油工業的裝置。
2021-09-15
01
2022-09